刺槐造林技術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
一、林地選擇
刺槐造林應選擇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沙質壤土或黏壤土上。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更為適宜。同時,應考慮土壤pH值,刺槐在pH值68.4的土壤中生長良好,以78為最佳。此外,“四旁”(路旁、水旁、村旁、宅旁)也是刺槐造林的理想地點,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空間進行見縫插針式栽植。
二、品種選擇
建議選擇生長迅速、干直圓滿、無病蟲害的壯齡刺槐作為造林品種。例如,皖槐1號就是一個優良的刺槐品種,它樹干通直,樹冠窄,速生,抗風折,抗病蟲害能力強,且扦插繁殖容易,成活率高。
三、造林密度
刺槐為強喜光速生樹種,造林密度應根據造林目的和立地條件來確定。一般來說,用材林在中層土立地條件下,栽植密度為4950株/公頃;厚層土為3300株/公頃;速生用材林為2400~3000株/公頃;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則應在4950株/公頃以上。適當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側生枝和樹干彎曲,保證每株樹木都有適當的營養面積。
四、整地
整地是刺槐造林前的重要準備工作。應全面深翻整地,改善土壤透氣性,上下生熟土壤混搭以改善土壤結構。對于荒地和采伐跡地等,可在造林前1~3年的夏季用拖拉機進行全面翻耕。在地下水位適宜、有效土層深厚、肥力較好的宜林地,全面翻耕后應進行深松整地。整地深度一般為30cm,較黏重的土壤應增加整地深度。
五、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是常規的造林方法,一般提倡“三大一淺”,即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大苗和淺栽技術。栽植深度在30~50cm之間。植苗造林應在造林后及時澆水。
埋根造林:如遇春旱較重或栽植后不能及時灌水的情況,可采用埋根造林方法。要求保留樹干1015cm截除,造林時露出35cm。
造林季節:刺槐造林普遍在春季進行,也可在秋季進行。春季造林應在土壤化凍后到苗木萌芽之前的早春時期進行;秋季造林則應在樹木落葉后土壤封凍前進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北方較干旱寒冷地區不宜采取秋季造林,因為易造成樹干干枯和凍拔,成活率較低。
六、撫育管理
松土除草:松土除草對幼林生長影響很大,能消滅與幼樹競爭土壤水分和養分的雜草,改善根系呼吸作用。一般松土深度為510cm,加深時可增大到2030cm。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數應根據林地的立地條件和氣候條件來確定。
灌溉施肥:刺槐屬于較耐干旱的樹種,但適量的灌溉是確保刺槐速豐林優質高產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灌溉時間主要取決于樹木成活的關鍵時期和降水偏少的旱季。刺槐對養分要求不高,但合理的施肥有利于豐產。基肥以腐熟農家肥、土雜肥為主;追肥以磷肥氮肥為主。
修枝間伐:刺槐林郁閉后應采用下層撫育法,伐掉被擠壓的和干形差的林木,保留生長旺盛、干直圓滿的林木。修枝應在夏季進行,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為宜。間伐撫育后,一般經過3~4年再間伐1次。
七、病蟲害防治
刺槐易受白蟻、葉蟬、蚧、槐蚜、金龜子、天牛、刺槐尺蛾、桑褶翅尺蛾、小皺蝽等多種害蟲為害。應適時進行病蟲害防治,如采用修枝間伐降低林分郁閉度、撒入石灰粉或草木灰進行土壤消毒、噴灑農藥等方法。
綜上所述,刺槐造林技術涉及多個環節和細節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來確保造林的成功和林木的健康生長。